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趋势
专家观点|中国经济的动力正在向“高人力资本劳动者+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
 [打印]添加时间:2022-04-20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98
   摘要:2010年以来,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主要是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的劳动者,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则是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劳动者。
 
  中国的劳动力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判断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未来的增长趋势至关重要。本次研究使用国家卫健委2010年、2013年和2015年共计18个城市的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辅助使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2006年以来的四轮家庭动态调查数据,以及其他大学和科研单位的三个抽样调查数据,用微观数据对这个宏观问题给出了回答。
 
  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持续下降
 
  研究发现,2010年以来,中国的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在继续下降,特别是2013年以来,未出现反弹的迹象。在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已经减少的条件下,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的继续下降,使劳动力市场上劳动供给以更快的速度减少。虽然单个抽样调查提供的证据都是弱证据,但多个弱证据呈现同样变化趋势时,就是一个难以否认的强证据。
 
  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持续下降的背后,是家庭层面在“工作—闲暇”选择上发生了变化,收入增长使城乡家庭都愿意选择更多的闲暇。
 
  其背后的经验事实为:一是中国的人口结构在快速老龄化,需要投入家庭内照料的时间增多;二是中国城乡家庭在子女的“数量—质量”选择上,愿意优生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陪伴与教育投资。当家庭成员将更多的时间投向家庭内的生产和服务,那么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便会下降。
 
  劳动者周工作时间显著减少
 
  劳动力供给减少既体现在参与劳动的个体数量减少,还体现在劳动者工作时间下降。本文发现,无论城市的本地人口还是流动人口,其周工作时间都在显著下降。工作时间的减少与劳动力市场参与的减少具有理论上的一致性。当建立在家庭决策基础上的劳动力供给减少后,试图通过外部的政策干预来提高劳动参与率是困难的。
 
  因此,在可见的将来,中国很难扭转持续下降的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可以推断,劳动力减少和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下降,传统的增长模式已走到了尽头。
 
  本文所发现的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持续下降,从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角度,能解释2010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减速。上述结论比人口红利消失的解释力更强,因为劳动年龄人口中,只有一部分人是劳动力从而对GDP做出直接贡献。对进入中等偏上阶段的中国来说,只有保持较长时间的中高速度增长,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阶段。
 
  大量低技术劳动者退出加重社保负担
 
  面对经济禀赋的变化,学术界对经济增长的研究,转到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上,认为这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白重恩和张琼(2015)使用Romer(1986)增长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推动因素的经验研究显示,中国在1978-2013年保持了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就业率提高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的影响。
 
  可以推断,未来一段时间内,就业率下降和劳动力数量减少,不仅会直接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还会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降低增长速度。
 
  已经发生的经验事实显示,中国进入中上等收入阶段后,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缩小,竞争开始加剧,国际环境也变得不利。这意味着,增长速度下降是个必须接受的事实。劳动参与率下降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共同导致中国劳动力总量自2010年开始减少,这个事实本身给本文提出了另一个重要问题:当劳动力投入在持续减少时,中国经济维持中高速增长的动力来自哪里?显然,这是一个必须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要从人口的年龄—教育结构变化上找原因。
 
  中国人口结构的特征为,受教育水平随年龄增大而降低,2010年以来,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主要是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的劳动者,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则是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劳动者。中国经济的动力正在由高人力资本劳动者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组合,替代普通技能劳动者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组合。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储备了人力资本,2018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超过800万人,占适龄队列人口的一半。可以说,人力资本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增长动力。但是,大量的低技术劳动者退出劳动力市场,加重了社会保障的负担,尤其是养老保障的负担,使中国的老龄化压力变得更加沉重。如何开发这些低技能的大龄劳动力,增加劳动力市场供给,减轻养老负担,将是另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