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红土地上长出火龙果,大家有了致富的奔头和希望,我这些年的努力都值得了。”广东省广前糖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前公司”)广前名优水果公司副经理陈晓军感慨道。从自己摸索到带大家种植,在陈晓军的帮助下,火龙果产业已成为湛江雷州水标村的支柱产业。
陈晓军是一名“垦三代”。2009年,陈晓军回到了湛江广前公司牧场队,顶替退休的母亲承包了三十亩的甘蔗地,成为了一名农业职工。他辛勤耕作、勤劳致富,率先在当地尝试发展火龙果种植,他还将自己的种植经验技术与当地村民共享,甚至免费提供优质种苗带动当地一同致富。十余年来,陈晓军已从普通农工成长为职业经理人。如今,他创建的“广前壹号”火龙果品牌产业规模已突破1000万元。今年,陈晓军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从零开始发展火龙果种植业
2009年,陈晓军回到牧场后,开始种植甘蔗。一开始对甘蔗种植不熟悉,陈晓军看到别人家的甘蔗苗长得很高,自己的甘蔗苗却很小,他就主动请教队里的高产职工,学习良好的种植经验和技术。当年,他承包种植的甘蔗平均亩产6吨,获得了丰收,赚到了“第一笔收入”。
种植甘蔗的成功,也成为陈晓军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随后,陈晓军满怀信心扩大承包面积、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突遇国际糖价下跌,甘蔗收购价格大幅降低,一年辛苦下来,收入所剩无几。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晓军认识了火龙果,火龙果的种苗结果多、果实大、果味好,还不用人工授粉,但是每棵种苗的价格是普通种苗的好几倍。陈晓军决定抓住机会,拿出了之前种植甘蔗的全部收入,又向亲友借了钱,承包了20亩土地种植火龙果。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劳作和精心管理,先后投入资金16万多元,火龙果种植成功了,陈晓军当年收入就达40多万元,清空了债务。
传授技术带领职工群众共同致富
陈晓军在事业起步时,牧场职工给了他很大的帮助,有些是种植技术的支援、有些是资金的支援。饮水思源,当火龙果种植发展成功后,陈晓军主动为牧场职工提供种苗,等到大家来年出售火龙果有了收入时再偿还种苗钱。一些经济比较困难的职工想种植火龙果,却苦于没有钱,陈晓军就向他们无偿提供种苗,用火龙果产业帮助他们脱贫解困。
“人要知恩图报,就像当初他们帮助我一样,他们在种植火龙果遇到困难时,我也会将自己学习到的火龙果种植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他们。”陈晓军说。
后来,牧场职工自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上每户职工都种了5亩火龙果,全队职工种植火龙果300多亩,年收入450万元。还有部分职工承包周边农村土地190多亩,主要种植香蕉和火龙果,同时实行立体农业,间隙种植辣椒、蔬菜等,职工对外承包年收入达到了180万元,火龙果远销到广州、海南、湖南长沙、四川等地。
要想火龙果卖出好价钱,走向高端市场,除了高质量的果品,还得树立自己的火龙果品牌。2020年,陈晓军成功注册了“广前壹号”火龙果品牌商标,努力推进公司辖区内火龙果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的职工增收致富。截至今年2月,种植基地共收获火龙果1500多吨,总收入1000多万元,同时也解决了疫情影响下周边100多人的就业问题,陈晓军成为了引领职工劳动致富的“领头雁”。
雷州市客路镇水标村是广东农垦对口扶贫帮扶村,2019年,广东省农垦总局决定发展火龙果种植作为水标村的脱贫产业。虽然陈晓军并不是水标村的驻村队员,但他每周都挤出几天时间,驱车数十公里到水标村指导村民种植。
“当时水标村的土地多为沙土地,肥力不足;村民虽然有种植火龙果,但缺乏管理技术,残弱病枝都没有有效管理。”陈晓军回忆道,一到水标村,他就向广东农垦总局争取有机肥的经费支持,按每亩3吨的标准投入有机肥,帮水标村解决自身无力承担的土壤改善问题;同时为当地村民无偿提供优质种苗,改善管理技术。如今,欣欣向荣的火龙果已成为水标村的支柱产业,该村成功脱贫摘帽。
改革创新成立工作室推广种植新技术
在水标村的经历,也让陈晓军系统总结了自己经营火龙果产业的经验。2020年12月,陈晓军成立创新工作室,致力探讨实践和推广火龙果种植新技术。工作室先后发明或推广了双排种苗种植、地膜覆盖保水肥、灯照延长产季、施用有机肥料等新种植技术,实现了以基地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辐射引领周边地区,乃至整个雷州半岛的目标。
在陈晓军的带动下,近几年,湛江遂溪县的火龙果种植面积成几何倍增长,遂溪县的火龙果也成为了“粤字号”品牌。湛江市各县区,甚至广西、海南等地的种植户,也纷纷到陈晓军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参观取经。
陈晓军创新工作室还网罗了广前公司生产、种植方面有突出才能的年轻人才。“我们时常聚在一起探讨火龙果种植技术的创新,有时候聚在一起交流,能够产生许多新点子。比如今年,我们经过探索,购买了几台粉碎机,将摘除下来多余的火龙果枝进行粉碎发酵,制成有机化肥,实现了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探索。”陈晓军说。
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陈晓军没有骄傲自满。如今,他计划为湛江引入火龙果深加工,延伸火龙果产业链。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自己亲手种植的优质霸王花能登上大湾区消费者的餐桌,惠及更多消费者。(来源:南方工报作者:全媒体记者郗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