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8月29日至8月31日召开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已经落下帷幕。围绕AI&大数据人才的话题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种热度似乎不亚于人们过去对互联网行业人才的关注。
现在这些人才的具体情况如何,未来又将如何发展?在AI&大数据人才在全球爆发式发展的背景下,《猎聘2019年中国AI&大数据人才就业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收集了2019年上半年(1-7月)期间国内AI&大数据人才的相关数据,从人才的画像特征、供求的行业与地域分布情况,以及薪资行情,展示了近年来该领域人才的需求趋势、流动特征。
全国AI&大数据人才需求趋势呈快速增长态势,今年约为4年前的12倍,目前呈现出严重的人才荒。据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副主任周明2016年向媒体透露,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根据数联寻英2016年发布的《大数据人才报告》称,全国的大数据人才只有46万,未来3-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将高达150万。
与之相应的是企业砸钱争抢人才。科技巨头们都想在AI领域获得先发优势,非常愿意为此花钱。《福布斯》在2017年的一篇报道提到为了争夺世界上最好的AI专家,亚马逊,苹果,Facebook与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陷入了一场昂贵的战斗。
应用服务平台Testin云测日前加入了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SAIIA),与协会成员百度、科大讯飞、商汤科技共同推动AI数据行业发展。云测CTO陈冠诚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在AI人才方面,主要是算法人才和工程人才相结合的模式。”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资深工程师在公司内部成功转型。
云测CEO徐琨补充道,在上述两类人才协作的基础上,他们已经开始培养刚毕业的学生和有一定工程经验的工程师。
毫无疑问,给各大行业从业者带来极大冲击力的仍然是薪酬。AI&大数据人才以平均月薪22322元位列高薪排行榜榜首,比金融和互联网行业分别高出2150元、3275元。
数据架构和数据科学家甚至达到了三万元以上,平均月薪排名前列的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的AI&大数据从业者月薪超2万。
目前国内从事AI与大数据的中高端人才除了高薪以外,他们还非常年轻且富有工作经验。25岁至30岁之间的人占比最多,超过四成;39-35岁的人占比约3成。工作年限上,22.25%的人拥有5-8年的工作经验,占比最多;还有19.26%的人甚至拥有10-15年工作经验。
AI&大数据人才的需求分布和供给给分布遍及各大行业,以互联网、电子通信、机械制造和金融较为集中,而最为集中的互联网行业人才供需均已过半。
城市上,在AI&大数据人才供给分布前二十的城市中,北上深稳居人才供需的第一梯队,三市提供AI&大数据岗位占总量的63%,人才供给占比合计57.58%,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其中北京市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迄今突破1000家,聚集了百度、小米、京东、字节跳动等一批高科技企业。
杭州和广州位居第二梯队,人才供给占比为4.93%、4.92%。其余15个城市为第三梯队。
据陈冠诚所说,前沿技术从研究到落地的过程中,专业背景深厚的算法人才至关重要。这种极强的要求,自然提高了人才的准入门槛。
他表示,算法人才科班出身为主,集中在中科院、复旦大学这类学府的人工智能专业博士或以上学历人群。因AI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前沿的技术和研究都将在顶级的行业/学术会议上发表,这就要求企业的算法人才紧跟学术会议和相关研究。
AI&大数据人才专业背景以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居多,位居第一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占比一成左右。此类人才素质的要求较为综合,需要掌握:相关的硬核技能,如人工智能、算法、互联网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求懂得产品相关的知识储备、数据分析、逻辑分析和市场营销等技能。
专注于智能配送机器人研发的普渡科技公司,为海底捞、巴奴火锅、京东X未来餐厅制作送餐机器人。他们向界面新闻表示,近几年对AI人才的标准发生了变化。
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原来他们要求AI人才有3年以上的机器人行业经验,协助公司搭建主要的基线代码,完成从0到1的机器人原型开发。现在他们更青睐兼备工程经验和产品经验的人才,对技能细节度要求更高,更看重细分领域的专业和实践工作背景。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