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18个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提升县域特色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优先支持大型安置区所在县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带动大型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发展。支持大型安置区围绕县域主导产业配套发展加工流通、冷链仓储、品牌电商、劳务经济等。
有效促进城镇化进程
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事关脱贫攻坚、城镇化、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三农性”,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县域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劳务经济的发展。
所谓“劳务经济”指的是,农村劳动力利用体力和智力或者有限的资金,在家庭以外就业,或者从事非农产业的经济活动。劳务经济是县域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县域自身的资源禀赋、文化特色、风土人情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人力资源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但由于县域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同时又缺乏专门的部门和机构对县域劳动力进行组织,严重阻碍了县域劳动力的流动,不利于民众收入的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县域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虽然在近几年,党中央的一系列政策使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发展劳务经济不仅可以增加县域居民的工资性收入,还有助于将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实现劳动力的转移,进而促进城镇化进程。
机遇众多,势头良好
劳务经济是我国农村、农业改革呈现出的特定的经济形态,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国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趋势。目前,虽然劳动力实现了地区的转移,但是并未实现身份的转换,仍然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工资收入往返于城乡之间,所以从形式来看,我国的劳务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候鸟”经济。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加之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城乡经济统筹发展下,全国各地都加大了农村劳动力的地区转移工作,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也不断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外出务工劳动力合法权益保护等各项配套服务和制度建设,使得劳务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而《意见》再次提出,要着力扶持壮大县域特色产业,着力促进搬迁群众的就业创业,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实现人口市民化、就业多元化、产业特色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从政策导向看,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将是未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同时,随着各类资本开始转向特色小镇、旅游度假村等建设,民众休闲娱乐也更多从城市转向民风淳朴的乡村小镇。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面临着众多机遇,而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也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地区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者外出劳动力资源的回流,进而提高县域居民的收入,促进县域消费和经济发展。
突飞猛进,挑战重重
不过,当前我国劳务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或者说阻碍。首先,县域劳动力输出不畅。当前我国劳务经济是没有组织的、零散的,政府没有专门管理和指导劳动力转移的机构和部门,因此大多数劳动力的转移是依靠旧的工作信息或者熟人介绍。
其次,劳动力由于素质整体不高,因此一方面工作只能限制在可接受的劳动范围内,另一方面也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得更丰富的工作信息,存在着较多空白的工作衔接时间。而在工作过程中,无良老板拖欠工资,工作环境差,落户、子女入学等权益问题也得不到保障。
最后,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本地企业的建设发展,有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加上地区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不少在外务工劳动力开始回乡就业和创业,出现了劳动力的回流。不过,回乡就业的收入低于外出务工的收入,因此,经济困难的家庭,还是缺乏动力回乡就业的。而回乡创业还面临着两个问题:第一,创业所需要的资金对于县域或者农村家庭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因此,很多人对创业保持谨慎的态度;第二,即使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前期工作的创业,很多人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对宏观形势、市场环境缺乏判断,大都是以失败的结果收场,进一步降低了县域民众创业的积极性。
破局之路任重道远
面对以上情况,首先,政府应该设立专门的部门或者积极支持本地专业组织机构,建立劳动力信息服务体系与平台,引导县域劳动力有序高效地流通。一方面,需要充分调查并掌握各地县域劳动力资源的流动情况,并建立劳动力流动的动态监测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与咨询帮扶体系,动态引导劳动力的流动,实现劳动力的充分有效利用。另一方面,若想通畅劳动力输出渠道,必须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生产要素的收入是与要素自身能带来的价值成正比的,比如技术要素的收益要高于劳动力或者资本带来的收入,而在我国事实上总是存在着结构性失业的,其深层次原因就是劳动者的素质与空缺职位的需求不匹配,因此需要对县域劳动力进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劳动力输出成功率,比如,建立职业教育机构,设定培训计划,加大培训投入,增强法治、竞争、创业等教育。
其次,不论是服务业还是制造业,任何行业、产业都需要设立自身的品牌,这是实现价值增长的重要方面,尤其是世界各行各业都竞争激烈的今天,品牌不仅代表了荣誉、信用,更代表了企业的服务质量、产品质量。因此县域创立自己的劳务品牌,有助于拓展劳务市场,在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而作为竞争性要素,要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劳务品牌,必须具有当地自身的特色,国际的劳务品牌,比如“菲佣”,国内的劳务品牌,比如“蓝天厨师”“米脂婆姨”,正是通过建立了自己的劳动品牌,才促进了本地劳动力的国内和国际输出。
最后,劳务经济的发展应该与本地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具体而言,一是将劳务品牌的建设和本地的产业优势结合起来,通过地区的特色产业突出劳务的特色,通过品牌战略,促进劳务经济向集约型转变,培育本地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产业优势,以此促进本地经济增长。二是将劳务经济与地区产业的发展联合起来,切实抓住产业转移的时机或者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机遇,促进县域本地富裕的劳动力就业,在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的同时,用产业的发展带动地区劳动力的回流,比如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就是通过发展小镇旅游,带动了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本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回流。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劳动经济的附带价值,比如特色小镇手工纪念品、地区特色手工美食等等,实现更加多元的就业和获得收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