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新业态系列观察之三
一辆履带式运输车从柚林里驶出,在厂房前停下,一群农民工将车内的柚子放到传送带上进行分拣和包装,然后自动送入载重货车车厢。
7月下旬,乐东金果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柚子基地进入采摘高峰期。
“我每个月都有稳定收入,下班后还可以照顾家里。”家住乐东黎族自治县抱由镇抱界村的吉易芳说,作为脱贫户,这几年在柚子基地从事包装工作,摘掉了“穷帽子”,“钱袋子”鼓起来了。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包装工总人数超过20万人次、实现总收入逾10亿元。
从多个市县实践看,目前包装工就业市场已成规模,但在标准化、品牌化等方面还有一些短板亟待补齐补足。
熟手抢手,多劳多得
“乐东和周边市县需要农产品包装工,这几天我们一起去务工吧?”
“好嘞,赚钱的机会又来了……”
翻出手机里储存的同村村民电话,一一拨打过去,乐东千家镇青岭村村民罗珍很快就招齐了30多人。
近段时间,农村劳务经纪人成了大忙人。“在包装高峰期,我最多一天能挣500元。”罗珍说,她自己参与包装火龙果,并组织带动村民们到乐东火龙果等农产品基地务工。
对部分市县包装工而言,不光是务工挣钱,还可获得双份收入——
根据地瓜大小进行筛选,接着分别套上包装袋,然后按类别装箱打包……这是澄迈县地瓜包装工的工作流程,忙而有序。
“我可以挣两份钱,包括在合作社从事包装等工作的工资和自家种植地瓜的收入。”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村民王小娜说,她在澄迈桥头沙新地瓜产销专业合作社当包装工,平时每天可以挣150元,遇到加班可以挣200多元;自家承包地里种植的4亩地瓜,年收入超过7万元。
“我给公司或合作社包装红毛丹,一个上午我可以挣180元,下午回去管理自家种植的红毛丹等水果。”保亭新星农场居民邱小妹透露,自家的水果销售年收入有10多万元。
7月28日至8月中下旬,保亭将举办首届红毛丹文化节。该县不少包装工把红毛丹包装后装箱,为又一个销售高峰期做准备。
保亭南黎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林维认为,在我省一些市县,能拿双份收入的农产品包装工,一般是承包地较多,自家种植特色作物且有熟练技术、勤劳肯干的人,既符合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又进一步增强了就业市场的灵活度和成熟度。
多块短板,亟待补齐
海南农产品包装工就业形势总体看好,但海南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了多块短板——
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工荒”。乐东丽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文丽说,在火龙果、香蕉、芒果和瓜类等农产品出产高峰期,每天用工缺口100多名。海南金岛庄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泉凯说,该公司瓜果出产高峰期,每天用工缺口不少于100人。
生手难以变熟手。部分农业企业负责人受访时“吐槽”,采摘包装高峰期用工量大,招聘数百上千名甚至更多农民工本来就有难度,而不少农民工没有包装经验,要想在几天内把生手变成熟手,难度更大。
季节工难以变为常年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我省农产品包装高峰期用工量超过15万人次,占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包装工用工量的七成以上。这种季节性用工在包装旺季几乎“一工难求”,但到了淡季,一般包装工要想找一份高薪工作并非易事。
农产品包装工工种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不够。来自河南、在海南长期投资瓜果生产的企业家刘朋接受采访时,提出了多个问题:如何在包装环节提高海南农产品附加值?如何在农产品包装工工种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方面探索有效路径?如何让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这些问题值得探讨和化解。
发展中的问题应该在发展中解决。澄迈桥头地瓜产销协会秘书长杨英春认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相关各方形成合力、协同推进。